故意逃避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 履行的调解协议内容应予撤销

时间:2022-08-25 11:04:07 | 浏览:9142

裁判要旨  当事人在未履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的情况下,以达成调解协议的方式处分其个人所有的财产,导致该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无法得到履行,明显侵害了国家利益,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反了法律规定,应予撤销。
 

  裁判要旨

  当事人在未履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的情况下,以达成调解协议的方式处分其个人所有的财产,导致该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无法得到履行,明显侵害了国家利益,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反了法律规定,应予撤销。

  【案情】

  杨某与喻某于1991年登记结婚。2016年12月,重庆市丰都县人民法院作出(2015)丰法刑初字第00345号刑事判决,认定杨某犯职务侵占罪、行贿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二个月,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5万元、罚金人民币10万元;杨某等人的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1071755.80元依法予以追缴。判决生效后,杨某被送往监狱服刑。

  2017年10月,喻某诉至法院请求判决与杨某离婚。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主要内容为:一、喻某与杨某离婚;二、原登记在杨某名下的房产归喻某及其女儿所有。丰都法院作出(2017)渝0230民初4176号民事调解书对该协议予以确认。调解书生效后,案涉房产办理了转移登记。

  因案涉生效刑事判决书的涉财产部分即财产性判项于2019年5月9日移送执行,杨某至今未履行该判项,且其未举示充分证据证明除调解书所涉财产外其另有其他个人所有的财产足以履行该财产性判项,丰都法院遂依职权对案涉民事调解书启动再审。

  【裁判】

  丰都法院经再审审理认为,喻某、杨某在明知杨某被判处刑事财产性判项的情形下,将双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有财产通过调解的方式全部转移至喻某及其女儿名下,损害了国家利益。故判决撤销(2017)渝0230民初4176号民事调解书中财产分割部分的内容。

  一审宣判后,喻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法院以案涉调解书涉财产部分侵害了国家利益为由,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并判决撤销并无不当,遂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1.杨某在未履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的情况下以达成调解协议的方式处分其个人所有的财产侵害了国家利益,违反了法律规定。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即财产性判项,是指判决罪犯承担的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判项,以及追缴、责令退赔、罚金、没收财产等判项。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罚金与没收财产同属财产刑的范围。罚金刑的执行无行刑时效,具有随时强制缴纳的特点;而没收财产刑则为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部分或者全部财物,并且没收的财物及罚金均须上缴国库。本案中,履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是杨某应尽的法律责任。但是,杨某在未履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的情况下,以达成调解协议的方式处分其个人所有财产,导致该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无法得到履行,明显侵害了国家利益,违反了法律规定。故一审法院依法以案涉调解书涉财产部分侵害了国家利益为由,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并判决撤销案涉调解书涉财产部分,并无不当。

  2.杨某与喻某具有故意逃避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履行的高度可能性。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在本案中,杨某系在其与喻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被判处刑罚,故喻某称其对案涉刑事判决书的内容不知晓,明显与日常生活经验法则不相符。此外,因人民法院执行没收财产刑、罚金刑以及追缴财产不受时效限制,即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时案涉财产未被采取司法查封等强制执行措施,也未被生效刑事裁判认定为使用赃款购置的财产和应当追缴的赃物,杨某也应随时以其个人所有的财产来履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故杨某与喻某在杨某未履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的情况下,以调解协议的方式处分杨某名下的案涉个人财产,具有故意逃避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履行的高度可能性,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反了法律规定,该财产处分行为应予撤销。

  3.撤销案涉调解书涉财产部分并不导致喻某个人的合法权益受损。人民法院执行没收财产刑、罚金刑以及追缴违法犯罪所得等,是以被执行人即犯罪分子个人的合法财产,以及因犯罪而产生的赃款赃物、违法犯罪所得等财物为执行对象。如被执行人合法财产系与他人按份共有的,只能执行被执行人享有财产份额的财产;系与他人共同共有的,应将共有财产依法分割后,再执行被执行人享有财产份额的财产。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等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足以阻止执行的实体权利,还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通过执行异议、复议等程序寻求权利救济。本案中,一审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并判决撤销案涉调解书涉财产部分,只是让案涉财产回到离婚前状态,并未实际损害喻某的个人合法权益,对其依法所有或应有的财产权益,可在人民法院执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时予以保障。故一审法院撤销案涉调解书涉财产部分亦无不当。

  本案案号:(2017)渝0230民初4176号,(2020)渝0230民再初1号,(2020)渝03民再8号

  案例编写人: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李健

 

 

 

责任编辑:于子平

内容来源:中国法院网

相关资讯

离婚协议中的这笔费用能“缩水”吗?

上海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袁亮应支付的抚养费标准是多少,以及一审法院将离婚协议中约定的每月抚养费7000元调整为5000元依据是否充分。上海一中院遂驳回袁亮上诉请求,判决袁亮补付抚养费18万元,并改判袁亮自2020年12月起支付小浩抚养费7000元,至小浩18周岁止。

民政部:离婚冷静期实施以来减少很多冲动型离婚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消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份各省集中下调公立医院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单人单检从每人份120元以上降至80元左右。截至9月16日,已有广东、湖北、上海、天津、河北等共计30个省份下调公立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绝大多数省份将单人单检价格降至每人份60元或更低水平,10人混检价格降至每人份15元或更低水平。

三门峡湖滨区法院签发离婚冷静期通知书

利用离婚冷静期,对夫妻之间的婚姻危机,通过调解和好的方式结案,改变了过去通行的对初次离婚诉讼案件,被告坚决不同意离婚,在无法定离婚情形时,径行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简单做法。湖滨区法院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中,积极尝试推行离婚冷静期的做法,具体分为案件审理中和结案后两个阶段,审理中一般为7至15天,结案后一般为三个月,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一次。

出轨者要离婚?法院判赔精神损害赔偿6万元

被告闫女士辩称,其同意离婚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要求黄先生支付其精神损害赔偿金10万元,理由是黄先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多人存在婚外情并同居的行为。虽无直接证据证明黄先生已构成与他人同居,但该行为是对夫妻忠诚义务的严重违反,足以对夫妻关系中无过错方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损害,黄先生对此存在重大过错,因此,闫女士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平山法院利用在线调解平台调解一件离婚纠纷案

人民法院报记者丁力辛摄  近日,河北省平山县人民法院西柏坡人民法庭利用“‘冀’时调”在线调解平台调解一件离婚纠纷案,在河北法院视察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旁听了调解。“‘冀’时调”在线调解平台于2020年7月在河北全省启用,法官利用网络视频调解纠纷,当事人通过微信接受调解,当事人不出家门就可解决纠纷。

为了“折翼的小天使”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慈化法庭充分发挥家事审判职能作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和“人民法庭解民忧”活动,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能动司法,妥善调处了一起父母不愿抚养残疾未成年女儿的离婚纠纷案。

故意逃避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 履行的调解协议内容应予撤销

裁判要旨  当事人在未履行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的情况下,以达成调解协议的方式处分其个人所有的财产,导致该生效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无法得到履行,明显侵害了国家利益,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反了法律规定,应予撤销。

山西左权法院巡回调解离婚纠纷案

法官结合当事人实际情况,对离婚问题进行调解,双方均表示同意离婚。随后,法官就子女抚养权归属和财产分割问题征求双方意见,提出解决方案,双方均表示认可,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为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日,山西省左权县人民法院法官来到粟城乡柏管寺村,巡回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

北票法院依法处罚三名哄闹法庭女子

日前,北票法院第二审判庭正在开庭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庭审进行到被告答辩时,旁听人员于某甲先与旁听人员杨某在审判庭内发生言语冲突。审判员口头警告双方注意法庭纪律后,于某甲仍不理会,继续与杨某争吵。审判员指令司法警察将于某甲和杨某带离法庭,旁听人员于某甲的妹妹于某乙随后也离开审判庭。

法官提示:为购房“假离婚”存在真风险

她主张,韩先生名下的三居室虽然是办理“离婚”后韩先生以个人名义购买并办理贷款手续,但首付款是两人共同支付,贷款也是共同偿还,因此房子应属于两人共同财产。因此,法院无法采信蒋女士所述情况,无法支持她要求分割前夫韩先生离婚后所购三居室房屋的主张。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恒洁卫浴资讯网帝舵手表收藏纳思达A股游泳运动网蘑菇街女装资讯网今日佳木斯天梭收藏家世纪数藏NFT国学易经文化网普拉达奢侈品元阳梯田游玩攻略虚拟现实技术网博物馆资讯网婴儿床品牌网波斯猫资讯网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普法网 33269.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