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12余年下陆区法院帮男子找回信用

时间:2022-09-26 16:46:45 | 浏览:1460

湖北日报讯(记者袁超一、通讯员洪丽萍、王冕)“我未请一天假,未跑一步路,未花一分钱,法官耐心细致地调解,让压在我身上的‘不良信用记录’解锁了。”近日,黄石市下陆区法院通过远程视频开庭、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微信、电话等方式,经过20多次调解,促

湖北日报讯(记者袁超一、通讯员洪丽萍、王冕)“我未请一天假,未跑一步路,未花一分钱,法官耐心细致地调解,让压在我身上的‘不良信用记录’解锁了。”近日,黄石市下陆区法院通过远程视频开庭、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微信、电话等方式,经过20多次调解,促成银行与“失信”12年的李某达成调解协议后,李某感慨万千。

1980年出生的李某,家住黄石市下陆区。2009年3月20日,李某在某银行黄石下陆支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因对信用卡认识不足随意透支,加之工作太忙忘记还款,从2009年7月25日开始发生逾期,截至2021年11月1日透支利息17425.81元,违约金41670.61元。银行多次催讨未果,遂起诉至法院。

此后,李某在外地打工,虽生活拮据,还是陆续还清了本金,对于高额的利息及违约金,他已无力支付。他也多次找银行,希望能减免一些利息和违约金。

今年3月,该案在下陆区法院审理时,李某正在深圳打工,因疫情不能到庭应诉。于是,下陆区法院法官通过与李某电话沟通后,将开庭调解时间安排在李某工余时间,并且通过远程视频开庭调解。

期间,双方各持己见,李某称,10多年来,为了消除不良信用记录,他曾多方联系银行,还到银行信贷科咨询过。银行对利息和违约金并未作出让步,他又觉得这两项费用太高,高出了本金数倍不合理。因此,他打算背着不良信用记录过完此生——第一次调解以双方僵持而告终。随后,法官又与双方单方面沟通。

对于银行方,法官说,早期,人们对银行信用卡的认识不够全面,对透支信用卡可能产生的费用认识不足,且银行在客户发生逾期后应尽快起诉,避免利滚利及高额违约金的产生;对于李某,法官又说,银行对于利息和违约金是有规定的,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应该拿出最大的诚意将这笔不良征信记录消除……20多次的沟通,终于使双方决心彻底打开这条“死结”。

4月中旬,在法官的主持下,被告李某与原告某银行黄石下陆支行协商一致,由李某向某银行黄石下陆支付部分利息及违约金,并分两期支付完成。原告、被告及法官均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网上签订了《调解协议书》。随着支付完成,李某得以重拾“信用人生”。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资讯

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信用修复之路难在哪里

在“信用中国”网站撤下失信记录了,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记录仍然存在,企业信用修复信息“左右互搏”不正规的市场化信息查询平台潜藏灰色地带,“恶意注册”和“虚假认证”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担心没有修复的失信信息会影响招投标、银行贷款,不得

失信了,如何修复信用?

来源:经济日报8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以下称简《办法》)。为更好落实《办法》,现解读如下:一、《办法》规定的信用修复对象和方式是什么?按照国办发〔2020〕49号文件、《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市场监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更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现代经济体系下,征信被誉为“经济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办理和使用信用卡、贷款申请,企业融资都离不开征信。数字经济时代,征信服务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我们对征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增加征信有

专家: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刘亮):8月28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记者们来到厦门,调研采访过程中走进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新冠疫情尽管给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但也催生了不少新机

五部门发文提高信用评级质量,以违约率为核心验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维妙)8月6日,央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信用评级机构应当长期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近年企业债券违约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紫燕食品股票日语自学网安宥真歌迷网祁门红茶官网钦州新闻头条网十二星座排名网陈飞宇影迷网四川郎酒股票网信用卡申请中心北京交友相亲网清远新闻资讯网贵阳交友相亲网刘若英歌迷网温州鞋业人才网唐诗宋词网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普法网 33269.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