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法院:执行案件“终本”后,法院还“管”吗?

时间:2022-08-27 21:05:06 | 浏览:5615

在法院的执行程序中当事人有时会听到“终本”那么,什么是“终本”执行案件“终本”后,法院还“管”吗?“终本”后申请执行人可以做些什么?执行法官对“终本”案件又有什么高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等于不再执行,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

在法院的执行程序中

当事人有时会听到“终本”

那么,什么是“终本”

执行案件“终本”后,法院还“管”吗?

“终本”后申请执行人可以做些什么?

执行法官对“终本”案件又有什么高招?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等于不再执行,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强制执行。近日,略阳法院恢复执行某电力公司与某实业公司合同一案,冻结、划拨被执行人160余万元,顺利执结此案。

某电力公司与某实业公司签订《输电线路工程承包合同》后,某电力公司组织人员、设备陆续进场开工,但某实业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某电力公司遂向略阳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工程款、利息及经济损失。略阳法院审理后判令某实业公司向某电力公司支付工程款及利息。

因某实业公司未履行判决义务,某电力公司申请强制执行,首次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依法划拨被执行人60余万元后,双方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分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但被执行人未依约履行,申请执行人遂申请恢复执行,在实施财产调查措施后,除3余万元银行存款外,执行法官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致使该案件陷入僵局,执行法官2021年12月7日按程序终结了本次执行。

案件终本后,2022年8月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供了新的财产线索,称被执行人有一笔钱刚刚到账,案件承办人第一时间查询了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查证线索属实后,快速立案,依法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户,最终依法划拨160余万元,为案件执行迎来了转机。

因大部分执行款已经到位,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表示会自行对账,确定具体数额后,被执行人会尽快履行剩余3万余元执行款。

关键词解读

终结本次执行: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法律规定,在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后,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并且已经履行完法律规定的程序,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作者:王玉

编辑:王晨伟

责编:翟力强

主编:姚启明

相关资讯

状告子女不赡养 四川武胜九旬老人收到法院“大号判决书”

“关怀版”判决书吴张立 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8月18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乐善镇年过九旬的李某夫妇正在家中歇凉,一位法官给他们送来一份“大判决书”:判决书用A3纸张打印,主文一号字体,35磅行距。武胜县人民法院法官称,本案原被告双方都是老年

丹凤法院:百万标的得和解 智慧执行获双赢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的精神, 提升人民法院公正文明执行水平,近日,丹凤法院执行局成功执行和解一起标的额百万元的追偿权纠纷案件,使这起长达4年之久的执行积案得以顺利执结,赢得了案件双方当事

为群众办实事,陕西法院这样做

诉讼服务提质效陕西高院诉讼服务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办什么?怎么办?为做到有的放矢,陕西法院将话语权交给群众,不断畅通民情民意沟通渠道,倾听群众烦心事、担心事、费心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社区走访、专题调研等方式,全面收集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

凤凰法院:夏日集市普法忙 “利剑护蕾”不松懈

普法宣传活动现场向未成年人宣传“利剑护蕾”8月19日,凤凰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立案庭、阿拉法庭、山江法庭利用赶集日来到阿拉营镇人流密集处开展“利剑护蕾”普法宣传活动。活动当天,烈日当头,但是却没能阻挡凤凰法院干警们普法的步伐。为扩大宣传范

主动投案,广西钦州钦南区人民法院院长何显锋接受审查调查

据广西纪检监察网消息,钦州市纪委监委: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显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钦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何显锋简历何显锋,男,1969年11月生,汉族,广西浦北人,在职大学学历,1993年3月加

广安市两区执行“三天两检”,非必要不出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涵予 广安观察 邓林灵5月12日,记者从广安市广安区、前锋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获悉,为了有效实施“三天两检”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摸清情况,排查风险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赤水丹霞旅游网CAD制图网漳州新闻头条网许昌新闻头条网哈密瓜行情网卡西欧手表京东JD美股吉隆坡旅游网温哥华旅游攻略渔具网珠宝首饰网南京旅游网小红书旅游攻略美甲培训学习网滑板车资讯网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普法网 33269.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