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21:06:12 | 浏览:1470
“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诠释,为人民司法砥砺奋进确定了新的时代方位,标注了新的改革起点。
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提出建设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整合解纷资源、重塑诉讼格局、服务社会治理,让丰富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亮丽名片。
在最基层发挥诉源治理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平阳县基层委副主委、平阳县食用笋种植试验场负责人 陈爱珠
近年来,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线多元解纷普遍开展,跨域立案改革全面推进,努力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效果显著,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精准、低成本、多样化的司法服务。
我在调研中了解到,浙江法院不断探索一站式建设,形成了特色做法和有益经验:以县级矛调中心为牵引,基层法院剥离诉前调解职能,将诉前调解资源注入县级矛调中心,使纠纷横向分流调处更顺畅、更有效;全面推进“全域数字法院”建设,让老百姓无论身处本地、外地还是境内、境外,无论是在工作时间内还是8小时外,均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完成所有诉讼事务;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努力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助推县级矛调中心网络和机制下沉到村社、行业等最前端,在最基层发挥诉源治理的作用。
希望人民法院牢牢把握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探索新做法总结新经验,实现纠纷解决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转变。
(记者 罗书臻 余建华 整理)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调度员 李小莉
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是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对于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了解到,安徽法院在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法院参与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意见,从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三个层面细化25项措施;与9家省直单位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在线调解案件同比增长34.3%;对接全国统一律师服务平台,便利律师参与诉讼;安徽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得分居全国法院第三位。滁州市南谯区、天长市等法院较早实现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总对总”对接。
希望人民法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一站式建设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罗书臻 周瑞平 整理)
下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先手棋”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吕妙霞
近年来,洛阳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司法便民力度,深入推进一站式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诉讼服务,为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积累了有益经验,缓解了法院人案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方面,洛阳法院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将司法审判工作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下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先手棋”,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洛阳法院不断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依托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让当事人到一个场所、在一个平台就能一站式办理全部诉讼事项,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期待人民法院不断提升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记者 孙 航 赵栋梁 整理)
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多元解纷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 黄花春
履职期间,我关注到广西法院以信息科技为依托,不断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一方面,法院突出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便捷等关键要素,深化“智审、智执、智服、智管”建设应用,不断巩固和拓展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自助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利民诉讼服务不断优化,以往的“群众跑腿”如今已变为“数据跑路”。
另一方面,广西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实际,吸纳“族老”“贝侬”等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建立类型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边疆民族地区诉源治理新模式。其中,崇左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边境人民法庭+特邀调解员+网格员”多元解纷新模式,实现调解平台对各边境村屯和少数民族村全面覆盖,极大地维护了边疆和谐稳定,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 费文彬 吴 琪 整理)
一站式建设让纠纷解决更高效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兴海
司法是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并非唯一渠道。近年来,面对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人民法院坚持改革创新,科学把脉时代发展,创造性提出建设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整合解纷资源、重塑诉讼格局、服务社会治理,丰富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亮丽名片。
两会前,我来到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调研。该社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重庆市三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面设立“老马工作室”,并全面建立“一街镇一法官”和“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不仅如此,重庆法院还将一站式诉讼服务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对“车载便民法庭”进行整车“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改造,全面整合提升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功能,推出3.0版“车载便民法庭”,基本实现把一站式诉讼服务“装上车”的目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直接、更加实在。
(记者 罗书臻 刘 洋 通讯员 徐晓琴 整理)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段茜茜 李阳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与基层老百姓直接打交道,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承担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一直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都十分关注人民法庭的建设工作,他们表示,做好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具有重要
近日,为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新形势
一、《意见》制定背景和主要思路(一)《意见》制定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初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国法院迅速统一思想行动,把强化人民法庭建设作为注重强基导向、集成
9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暨案例选编(一)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学林、副庭长何抒、综合办主任危浪平出席发布会。发布
2021年6月7日-9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组织开展的“回望红色司法路 寻根溯源再出发”采访活动在河北省平山县进行,这是该项活动的第五站。依太行山之巍巍,傍冶河水之洋洋,华北人民法院旧址,坐落于
9月15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钱辉深入紫云自治县人民法院及其下辖的四个人民法庭,专题督导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紫云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雪冰参加督导。钱辉一行首先来到紫云自治县人民法院四个派驻人民法庭,逐一开
1月28日上午,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宣布主要领导职务调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鑫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魏正勇,顺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蒈,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公务员局局长唐健波等领导出席会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法律的
全国人大代表才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字字铿锵,振奋人心。尤其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句,不仅是中国法院依法审判的答卷,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还充分展示了中国法院的底气和自信。公平正义已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鲜亮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保障人民权益、维护人民利益,是贯穿我国法治工作总任务和基本原则的鲜明主线。全国第二批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整治顽瘴痼疾,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为人民法院迈向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指出光明前景。如今,诉讼服务全年无休、24小时“不打烊”;全国3500多家法院上线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向4.0版迈进,智慧法院建设
“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诠释,为人民司法砥砺奋进确定了新的时代方位,标注了新的改革起点。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提出建设一站式多
改革大潮奔涌,总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向着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央《关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时代新征程,过去一年,人民法院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不懈努力着。以审判明规则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