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时间:2022-08-27 21:06:25 | 浏览:714

向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要生产力人民法院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本报记者 张晨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最新进展和成效,涉及新民事诉讼法实施情况、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对各级法院案件结构的影响

向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要生产力

人民法院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 本报记者 张晨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最新进展和成效,涉及新民事诉讼法实施情况、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对各级法院案件结构的影响、互联网司法下一步规划发展、2022年司法改革重点工作等。

最高法党组成员、副院长沈亮,最高法司改办副主任刘峥,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统一法律适用

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让每一个司法案件得到公正处理,是人民群众的核心司法需求。

“法治要有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不能左右摇摆,更不能区别对待,这是人们对法治最朴素的期待。”在刘峥看来,落实“类案同判”责任,最主要是抓住承办法官、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院庭长、审判委员会这几个关键节点,并分别强调各自的责任。

“2021年,人民法院紧紧牵住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不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司法公正提供制度保障。”沈亮介绍说,近年来,最高法积极推进统一法律适用机制建设,先后印发“加强类案检索指导意见”“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意见”和“统一法律适用工作实施办法”。去年初,最高法印发了关于专业法官会议的指导意见,推动专业法官会议机制与前述改革文件深度融合。现在,各级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审判庭都能常态化召开专业法官会议,有时还会跨审判机构召开,为审判组织、院庭长正确履职提供专业咨询意见。2021年,最高法加大对各高级人民法院拟出台审判业务文件、参考性案例的审核备案力度,共完成88个审判业务文件、110多个参考性案例的审核备案工作,纠正、调整了不少与法律和司法解释精神相悖的内容。

为解决群众痛恨的“裁判不公正”问题,2021年,最高法继续加强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聚焦群众关注的裁判公正问题,区分案件类型,为有必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四类案件”精准画像、分类施策。对于所涉人员多、利益大的“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案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丰富监督管理措施;对于有法官、审判辅助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线索的,依法及时开展监督,视情调整审判组织;对于诉讼标的额较大、裁判结果对当事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适用“四类案件”监督管理措施,确保案件质效过硬。

提升审判质效

2021年,全国法院的收结案数量仍在3000万以上,部分地区法院人案矛盾更为突出,办案压力日益增大。面对这一现状,沈亮表示,除了要积极推动编制、员额配置向基层和办案一线倾斜,更重要的是推动制度挖潜,向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要生产力。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最高法顺利完成了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在总结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去年12月底,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获得通过。与此同时,经中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又启动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推动各类案件在“横向”和“纵向”上繁简分流、提质增效。最高法先后印发关于深化一站式建设和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制度文件,推动多元解纷服务力量向基层、社会、网上、重点行业领域延伸。2021年,全国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分别是2018年的48倍和18倍,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68万件。

“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目前已完成动员部署、建章立制和组织实施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各高级人民法院均已制定试点实施细则,报最高法审核后印发实施。”何帆介绍说,试点四个月以来,各地中、高级法院共提级管辖案件131件,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诉讼主客场”现象的案件占45.03%,涉及普遍法律指导意义或法律适用分歧的案件占8%。12个试点省份基层法院共受理新下放的“四类行政案件”3351件,各院月均增幅不足1件。民事第一审案件“下沉”数量也在可控范围之内,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或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法院。

此外,随着人民法院发布“三大在线规则”,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已基本建立。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以专条明确了在线司法活动与线下司法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味着在立法上已确立了在线司法与线下司法并行的基本司法形态。将以司法数据中台、智慧法院大脑、在线法院建设等为牵引,推动技术运用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

服务保障大局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在完善司法服务保障大局的体制机制上下更多功夫。”沈亮称,围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人民法院将不断健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成果,推动一站式建设向基层、向社会、向网上、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在夯基、拓面、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减量。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完善服务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司法政策,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涉外审判机制,加快推进国际商事法庭实质化运行,健全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努力建设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新高地。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将努力找准结合点、切入点,高水平建设北京、上海、成渝金融法院,不断提高司法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肩负起推动区域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据介绍,在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和改革方面,人民法院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惩戒问责、配套保障等工作机制,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系统集成、督促落实。在诉讼制度机制改革方面,将有序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完成好向立法机关的中期报告,同步开展民事、行政诉讼法的下一步修改论证工作。同时,进一步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最高法正在研究制定人民法院2022年度司法改革工作要点,沈亮表示,将抓紧研究未来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战略重点、任务举措,为推动进一步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谋新局、谱新篇。

本报北京3月3日讯

来源: 法治日报

相关资讯

和别人一起投资炒股,他三个月赔了64万,法院判了:场外配资,合同无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5日讯(记者耿珊珊通讯员姜泰阳)武汉市民赵先生与梁某、刘某签合同合伙炒股,结果赔个精光。在合同履行的3个月中,赵先生共向梁、刘支付利息67万元,还追加了保证金34万元。后因证券账户市值触及预警线,赵先生无力追加保证金,梁某通知赵先生后将账户平仓,取出自己投入的120万元并修改了账户密码。

三门峡湖滨区法院签发离婚冷静期通知书

利用离婚冷静期,对夫妻之间的婚姻危机,通过调解和好的方式结案,改变了过去通行的对初次离婚诉讼案件,被告坚决不同意离婚,在无法定离婚情形时,径行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简单做法。湖滨区法院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中,积极尝试推行离婚冷静期的做法,具体分为案件审理中和结案后两个阶段,审理中一般为7至15天,结案后一般为三个月,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一次。

出轨者要离婚?法院判赔精神损害赔偿6万元

被告闫女士辩称,其同意离婚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要求黄先生支付其精神损害赔偿金10万元,理由是黄先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多人存在婚外情并同居的行为。虽无直接证据证明黄先生已构成与他人同居,但该行为是对夫妻忠诚义务的严重违反,足以对夫妻关系中无过错方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损害,黄先生对此存在重大过错,因此,闫女士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民法典》中,关于离婚的五大规定,你不一定都清楚

导语《民法典》实施一年多了,其中的婚姻家庭篇对离婚做了详细的规定。正文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实施,其中的婚姻家庭篇取代了原来的《婚姻法》。现在,离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没家暴没出轨,妻子因三观不合申请离婚,丈夫不愿意!法院:不予支持

家住沈阳市浑南新区的李某(女)请求法院判令自己与史某离婚,理由是双方性格不同、三观不合,几年前已不同吃、不同住,人格独立、经济独立、互不需要、形同陌路,现史某已搬离共同住。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则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

全职主妇离婚获赔15万元补偿,法院:家务劳动价值受法律保护

妻子辞职在家成为全职主妇,后丈夫起诉离婚,妻子主张应获得经济补偿。近日,重庆市江北区法院一审宣判一起离婚纠纷案,依法判决男方向全职在家照顾女儿的女方支付经济补偿15万元。案件回顾林某与妻子杨某系初中同学,双方于2008年4月登记结婚,婚后于

重庆一全职主妇离婚时主张经济补偿获法院支持

本报讯 (记者 刘 洋 通讯员 乔宇飞 郭 玺)妻子辞职在家成为全职主妇,后丈夫起诉离婚,妻子主张应获得经济补偿。近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一起离婚纠纷案,依法判决男方向全职在家照顾女儿的女方支付经济补偿15万元。

夫妻离婚只有一套160万元的房产,都想要……法院判了

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中,双方都请求法院把两人名下唯一一套价值160万元的住房判给自己,自己给予对方一定补偿。来源: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房子是离婚财产分割中的重要内容 两人只有一套房子 都想要,怎么办。近日,南通中院对这起离婚纠纷案作出维持一审。

丈夫起诉离婚,全职主妇主张经济补偿,法院判了

为了照顾女儿和身患疾病的母亲,妻子遂辞职在家成为了一名全职主妇,后丈夫起诉离婚,妻子主张应获得经济补偿。近日重庆市江北法院审结了该起离婚纠纷依法判决男方向全职在家照顾女儿和母亲的女方支付经济补偿15万元案件回顾林某与杨某系初中同学,双方于2

诉讼离婚,《民法典》规定的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标准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区分的界限。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一、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标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离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贵港新闻头条网桂圆龙眼网海尔空调资讯网紫金矿业股票个人养老金资讯网超声电子A股正品莆田鞋官网广元新闻头条网白银期货行情网马蜂窝旅游攻略网手机壁纸网株洲新闻头条网晨光股份A股域名注册购买官网沙滩排球运动网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普法网 33269.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