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21:07:09 | 浏览:846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题:2021年,人民法院要干这几件“大事”
新华社记者罗沙
心怀人民、公正裁判,守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新的一年,人民法院将有哪些“大动作”?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10日在京举行,透露出一系列重要信息。
严惩网络违法犯罪 持之以恒扫黑除恶
“杀猪盘”诈骗、网络赌博、盗取个人信息……近年来,网络违法犯罪花样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对此提出,要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套路贷等新型网络犯罪,打击网络黑灰产业链,遏制网络违法犯罪多发高发势头。
扫黑除恶,群众拍手称快。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要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持之以恒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依法惩治涉枪涉爆、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会议对此提出,要准确适用关于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妨害传染病防治、非法从事人类基因编辑和克隆胚胎、规制金融市场乱象、打击药品“黑作坊”、高空抛物、抢公交车方向盘、“冒名顶替上大学”、侵犯知识产权等新规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民事审判不和稀泥 刑事审判兼顾国法天理人情
案件裁判,不仅在于化解矛盾纠纷,更关乎社会风气、公序良俗。从“电梯劝烟猝死案”到“村民私自上树摘果坠亡索赔案”,近年来不少案件判决结果匡扶正义、为人称道。
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对此强调,在民事审判领域,人民法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惩恶扬善功能,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
在刑事审判领域,会议强调要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原则,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毫不动摇贯彻党和国家的死刑政策,准确适用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制度,确保案件处理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防止老人打官司遇“数字鸿沟”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坚持少年审判专业化发展方向,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保护。
会议强调,坚决依法严惩各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杀人、拐卖、强奸等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的重大犯罪,该判处重刑乃至死刑的要毫不手软。
为进一步方便老百姓打官司、解决矛盾纠纷,全国法院近年来力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要加快解决各地工作不平衡问题,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依法妥善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建设“智慧法院”,不熟悉新兴技术的老人怎么办?会议对此强调,畅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享受智慧法院带来的“数字红利”,不断推出适老诉讼服务举措,避免在审判执行领域出现“数字鸿沟”,坚决防止出现老年人因技术原因无法立案和打官司的情况。
惩治金融乱象 加强司法反垄断
有力惩治各种金融乱象,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市场。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要推动高起点高标准设立北京金融法院,深化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妥善审理涉金融案件,依法惩治以金融创新为名的违规行为和逃废债行为,推动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会议还提出,要加强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深入研究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数字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在产权司法保护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强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优化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治环境。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严惩“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
据悉,全国法院将以全面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来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着力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忠诚可靠、清正廉洁的过硬法院队伍。
会议提出,要紧盯法官和律师交往、滥用自由裁量权、离任人员充当诉讼掮客等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堵塞制度漏洞。坚决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对贪赃枉法、徇私枉法和办“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的一律严惩、绝不姑息,确保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近日,为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新形势
2021年6月7日-9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组织开展的“回望红色司法路 寻根溯源再出发”采访活动在河北省平山县进行,这是该项活动的第五站。依太行山之巍巍,傍冶河水之洋洋,华北人民法院旧址,坐落于
1月28日上午,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宣布主要领导职务调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鑫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魏正勇,顺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蒈,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公务员局局长唐健波等领导出席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保障人民权益、维护人民利益,是贯穿我国法治工作总任务和基本原则的鲜明主线。全国第二批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整治顽瘴痼疾,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与基层老百姓直接打交道,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承担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一直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都十分关注人民法庭的建设工作,他们表示,做好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具有重要
一、《意见》制定背景和主要思路(一)《意见》制定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初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国法院迅速统一思想行动,把强化人民法庭建设作为注重强基导向、集成
9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暨案例选编(一)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学林、副庭长何抒、综合办主任危浪平出席发布会。发布
9月15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钱辉深入紫云自治县人民法院及其下辖的四个人民法庭,专题督导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紫云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雪冰参加督导。钱辉一行首先来到紫云自治县人民法院四个派驻人民法庭,逐一开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为人民法院迈向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指出光明前景。如今,诉讼服务全年无休、24小时“不打烊”;全国3500多家法院上线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向4.0版迈进,智慧法院建设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看法院”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法律的
改革大潮奔涌,总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向着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央《关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人民法院人员内部交流机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拓宽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交流渠道,健全人员内部交流机制,着力破解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后各类人员交流不畅、交流不多、交流不力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时代新征程,过去一年,人民法院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不懈努力着。以审判明规则
淬炼思想之魂 锻造法院铁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法院工作系列评论②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部署,奋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