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飞来横祸”,如何维权?海沧法院发布全省法院首份高空抛物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29 08:00:41 | 浏览:2621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8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陈捷曾艺轩通讯员海法)近日,海沧区法院发布全省法院首份高空抛物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在千余名受访者中,近一半的受访者居住的小区或住宅发生过高空抛物事件,高空抛物“入刑”的知晓率为51.8%。高空抛物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8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陈捷曾艺轩通讯员海法)近日,海沧区法院发布全省法院首份高空抛物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在千余名受访者中,近一半的受访者居住的小区或住宅发生过高空抛物事件,高空抛物“入刑”的知晓率为51.8%。

高空抛物现象因其存在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常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明文规定禁止高空抛物,高空抛物行为已从一项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律义务。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高空抛物”正式入刑,该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次,为收集社会公众对高空抛物现象的普遍认知度以及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掌握程度,海沧法院开展问卷调查,并针对知识薄弱点及时发布提醒事项,共护城市群众“头顶安全”。

据悉,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确定为非法律职业从业人员和未接受过法学教育的个人,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发放问卷的方式,最终采集有效样本1386份,参与调查群体遍及全国各地。

调查报告分析认为,大多数人已认识到高空抛物行为的严重性,并知晓实施者将会根据不同情况受到不同程度处罚,普通民众的价值观与法律规定相契合,但仍需要通过普法加强对于高空抛物行为严重性的认识,并充分了解高空抛物者应受到怎样的处罚。

导报记者从这份高空抛物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中精选部分予以报道。大家都来看看,“高空抛物”热点问题你知道多少?

1问

你居住的小区或住宅发生过高空抛物事件吗?(单选题)

分析:在高空抛物认知情况方面,几乎所有(99.13%)受访者知道什么是高空抛物,这意味着当前高空抛物现象已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另一方面,接近一半(45.24%)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居住的小区或住宅发生过高空抛物事件,这说明高空抛物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已经造成较大威胁,通过立法及普法宣传避免高空抛物事件的继续发生,十分必要!

2问

你认为高空抛物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单选题]

分析: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将“高空抛物“入刑。此次调查显示,在对高空抛物行为性质的认知层面上,有一半(51.15%)的受访者认为高空抛物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时有三分之一(29.37%)受访者认为高空抛物已构成犯罪,但仍有两成(19.48%)受访者认为高空抛物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问

你认为高空抛物的人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单选题]

分析:在被问到认为高空抛物者应受到何种处罚时,有三分之二(60.75%)的受访者认为应当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接近三分之一(28.72%)的受访者认为高空抛物者应受到刑事处罚。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已认知到高空抛物行为的严重性,并知晓实施者将根据不同情况受到不同程度处罚,普通民众的价值观与法律规定相契合。但仍有一部分受众需要通过普法加强对于高空抛物行为严重性的认识,并充分了解高空抛物者应受到怎样的处罚。

4问

你知道高空抛物已经入刑了吗?[单选题]

分析:有一半(51.8%)的受访者知晓高空抛物已入刑,说明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知识更新的获取有一定基础,但仍有提升空间;

5问

你知道高空抛物最多判几年吗?[单选题]

分析:有一半(51.81%)的受访者认为高空抛物最多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应明确的是,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应当根据行为人的动机、抛物场所、抛掷物的情况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全面考量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准确判断行为性质,正确适用罪名,准确裁量刑罚。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仅是刑罚层面的基础量刑,若高空抛物造成严重后果,抛物者则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刑事处罚,如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论处。

调查结果表明,民众对于新增的热点法律规定具备一定的认知程度,但涉及到有一定专业性和深度的内容时,表现出的认知程度则相对较低。

6问

你认为除了抛物的人,还有谁要承担责任?[多选题]

分析:高空抛物的责任承担方面,有过半(69.09%)受访者认为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对小区内此类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有避免高空抛物事件发生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半数受访者认为抛物者的亲属(48.99%)以及一同居住的其他人(55.48%)应当承担责任,他们也有义务预防或制止高空抛物行为,若发生,则须与抛物者一同承担责任。

不让加害者漏网,也不让无辜者背锅。《民法典》规定高空抛物应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对自己所做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包括抛物人同一栋楼的其他住户、抛物人所在楼栋附近的其他住户也都有可能承担相应责任,给予受害人一定补偿,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此外,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法官说法

遭遇“飞来横祸”怎么维权?

如果市民遭遇“飞来横祸”怎么维权?对此,法官建议,可以采取三项举措。

首先,第一时间拍摄现场照片,留下目击者联系方式。如已造成人身损害,应及时就医,同时留存好就诊记录及医疗票据。如车辆等物品受损,留存好维修票据。其次,找物业公司调取相关监控视频,请求物业公司出面协调解决问题并教育劝阻实施者。难以确定侵权责任人的,向公安机关报警申请调查。在小区安装高空抛物监控设备可以最大程度防止举证困难,但安装程序的启动、资金来源等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摄像头的拍摄不得侵犯居民隐私,只能针对建筑物外围。第三,与侵权人沟通时的微信记录、电话录音等都应保存。如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官还提醒说,高空抛物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那些“什么也没做”却要承担补偿责任的居民,仍然可以继续寻找“真凶”并行使追偿权。

相关资讯

和别人一起投资炒股,他三个月赔了64万,法院判了:场外配资,合同无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5日讯(记者耿珊珊通讯员姜泰阳)武汉市民赵先生与梁某、刘某签合同合伙炒股,结果赔个精光。在合同履行的3个月中,赵先生共向梁、刘支付利息67万元,还追加了保证金34万元。后因证券账户市值触及预警线,赵先生无力追加保证金,梁某通知赵先生后将账户平仓,取出自己投入的120万元并修改了账户密码。

目前社会上,有哪些既不违法,又挣钱特别快的途径?

我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仅供参考。金融中介是目前大家所公认的业务返佣比例最高的行业,有些能力强的人,一个月赚个十几万、几十万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小程序开发,一单赚三四百,一个月卖几百单,投入的钱很低,利润就几十万。

上海手札|实现社会面清零,熟悉的上海正步步归来

澎湃新闻记者陈少颖5月17日,上海中心城区防范区市民走出小区,在梧桐树掩映的新华路上骑行。5月17日,长宁区新华路街道防范区的居民们第一次拿到了出入证,走出小区。良友集团介绍,5月16-17日,良友便利已恢复12家线下营业的门店,位于金山区、虹口区、长宁区。

勇于先行 当好示范——写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之际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

深圳步履不停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3年间

编者按: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自此站上了新的起点、发展迈上了新的层级。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年来,深圳牢记中央嘱托,在广东的全力支持下,聚焦“五大战略定位”,推动“

实干,成为先行示范最强音 写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之际

航拍视野下的前海CBD建筑群鳞次栉比。图片摄于2022年8月17日。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8日讯扬帆奋进绘蓝图,重任千钧再出发。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在社会上,普通人赚钱越来越难,出路在哪里?

近些年,由于实体经济的没落,造成老一代普通人赚钱是越来越难,并形成蝴蝶效应,这是目前不争的事实。因为普通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脉,也没有高超的认知和翻云覆雨的赚钱本领。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以后的出路在哪里呢?

深度关注|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李云舒即将过去的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从只能使用电脑有线网络联网“冲浪”,转为随时随地用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冲击,令人记忆犹新。眼下,尽管接棒者“元宇宙”概念尚未明确,却。

养一只宠物有多贵?日本调查:终生费用约8.6万元,狗需要14万元

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据日本共同社23日报道,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日本宠物猫狗平均寿命均创新高,根据平均寿命计算的医疗费等终生所需费用方面,猫约15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6万元),狗为24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报道称,22日,日本

三门峡湖滨区法院签发离婚冷静期通知书

利用离婚冷静期,对夫妻之间的婚姻危机,通过调解和好的方式结案,改变了过去通行的对初次离婚诉讼案件,被告坚决不同意离婚,在无法定离婚情形时,径行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简单做法。湖滨区法院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中,积极尝试推行离婚冷静期的做法,具体分为案件审理中和结案后两个阶段,审理中一般为7至15天,结案后一般为三个月,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一次。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今日铜陵重庆交友相亲网天天基金行情网TCL科技A股白羊座星座网保龄球初学网今日池州瘦身减肥训练营宝宝起名字佛山照明灯饰网出国留学网达州新闻头条网今日佳木斯红蜻蜓A股免费八字测算网易经风水大师网嘉兴新闻头条网挪威旅游网北方稀土A股亚马逊跨境电商手机数码网世纪数藏NFT专利注册申请查询网北京旅游资讯网高尔夫球运动网散文精选网江门新闻媒体网新加坡旅游网数字藏品系统开发物流信息网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普法网 33269.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