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15:43:30 | 浏览:708
交友应谨慎,借钱需慎重
近日,
贺州市民王先生就遇到了麻烦,当王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让他瞬间心态崩了……
药店结识女导购 帮其缴纳3880元学费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2019年9月底,王先生到某药店购买感冒药的时候,结识了药店里的导购员叶女士,在交谈的过程中,叶女士的善解人意吸引了王先生,两人添加了微信成为微信好友。
通过微信聊天
王先生得知叶女士想报名学习会计
但由于是月光族
无法承担学费而苦恼不已
出于真心交友
王先生不仅帮叶女士找到了会计学校
还将3880元的学费转给了她
短短几天 王先生相继借出2.5万元和8000元
叶女士收到学费不久后,向王先生表示其小学同学欠了其2.5万元,这2.5万元是其刷表哥信用卡借出的,现在还不上,以此为由,跟王先生借了2.5万元用于还信用卡,并承诺下个月其小学同学将钱还给她之后,再还给王先生,王先生欣然答应,借给了叶女士2.5万元。
过了一个多星期,到了约定还钱时间,王先生询问叶女士是否可以将2.5万元还给他,叶女士则表示其小学同学有3个小孩要养,生活困难,没有钱还给她,所以导致自己也无法将2.5万元偿还给王先生。了解到这个情况,王先生出于好心,宽限了叶女士还钱的时间,但让王先生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叶女士又以父亲脑瘫住进了ICU,需要转院至中山治疗为由,又向他借了8000元,而王先生也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伪,直接将8000元转给了叶女士。
短短几天 王先生相继借出2.5万元和8000元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叶女士向王先生借了共计三万多元,每次王先生让叶女士还钱的时候,叶女士都以其父亲、外婆、大舅生病或过世为由拒不还钱。王先生越想越不对劲后,让叶女士补写借条,叶女士虽写了借条,但丝毫没有还钱的意思,王先生在几次追款无果后,向法院起诉了叶女士。
在起诉的过程中
王先生意外发现叶女士在不久前
也曾被2人以同一理由
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这让王先生顿时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后悔不已
目前,王先生已经向法院提供了叶女士的手机号码和借条等材料,但当法院联系叶女士时,对方却说不是本人,王先生通过微信再次尝试联系叶女士,均得不到回复。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最后,王先生说道:
“交友可以有,但是涉及借钱的,还是要谨慎考虑,高度警惕,不要轻易转账汇款给对方,以免陷入旋涡,无法自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贺州城事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5日讯(记者耿珊珊通讯员姜泰阳)武汉市民赵先生与梁某、刘某签合同合伙炒股,结果赔个精光。在合同履行的3个月中,赵先生共向梁、刘支付利息67万元,还追加了保证金34万元。后因证券账户市值触及预警线,赵先生无力追加保证金,梁某通知赵先生后将账户平仓,取出自己投入的120万元并修改了账户密码。
昭庭名字出自乐府《景星》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昭字读音为zhāo,形容明亮、光明、希望、美丽的意思,用来取名意指辉煌无比、光彩照人、风度翩翩之义。贵字五行为木属性,本义是指贵重、贵德、贵族、重要的意思,宝宝取名意指大权在握、富贵吉祥、无与伦比之义。
半年前,李长治起诉离婚的判决下来了,法院把两个孩子判给他来抚养,前妻付红玉则带走了30%的夫妻共同财产。这段育有两子维持了多年的婚姻,似乎在前妻沉溺于聊天员这份工作时,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大河报·豫视频 调查记者一个家庭破碎了。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给女主播刷了近1000元的礼物后 竟被对方“拉黑”了 人财两空 而此前两人约定 刷完礼物后线下见面 这是某社交平台上一名用户近期的遭遇 实际上,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随着交友软件风靡一时,用户在享受交友乐趣的同。
只要多数人感觉舒服就行啦。感情都是双向的,得不到回应就是拒绝。喜者留,厌者走。一个人对人的方式,不能百分之百让每个人都感觉的到舒服。
极目新闻记者 刘琴实习生 熊鑫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一款名为“同城单身”的APP主打真实交友,但背后深藏猫腻,很多男性想通过平台交友解决终身大事,但屏幕的另一端很可能是哄人刷礼物的已婚女性。“我在学校食堂工作,身边的厨师都是男性,接触不到女生。
君子交情淡如水,久以心伴情愈真小人之交口似蜜,无利可图变仇人最难风雨故人来,交上挚友是福分酒肉朋友宴上好,樽空各行各道门
近来,逛展会在年轻人中间越来越流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教育活动32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其中青少年群体是主要人群。今年1月至5月,最受欢迎景区前10类中,博物馆、展览馆排在第4位,95后预定博物馆订单
很多男性想通过平台交友解决终身大事,但屏幕的另一端很可能是哄人刷礼物的已婚女性。近日,有网友爆料称,部分交友APP如“同城单身”和“蜜月”等,虽主打真实交友,但背后深藏猫腻。未婚男子每发一个字都要花钱,已婚妇女陪聊敛财却月入过万。
半月谈记者深入调研发现,网络婚恋交友平台营销套路深、消费陷阱多、维权困难大,找对象可谓坑多路险。互联网时代,工作忙、交际少、“原子化”生存的“90后”“00后”们,找对象常常依赖各种婚恋交友网络平台。